2019年8月13日,由37000cm威尼斯、37000cm威尼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中心主办的“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国际传播”工作坊在37000cm威尼斯中山北路校区办公楼小礼堂举行。此次工作坊由37000cm威尼斯副院长龚咏梅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吴瑛、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南亚部负责人朱庆珍以及37000cm威尼斯教师代表出席了本次工作坊。同时,参加青海扶贫考察社会实践团的多位37000cm威尼斯研究生同学到场学习交流。
会议伊始,龚咏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中心以及本次工作坊举行的背景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表达了在对外的传播过程中努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真实、立体的中国的希望。
在专家主旨发言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吴瑛教授以“国际传播视域下的中国扶贫(1978-2018)”为主题,围绕“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主旨发言。她表示:中国扶贫国际传播故事的来源可以关注哪些?第一个是关注扶贫的主体,政府组织、社团、个人、企业这些主体进行扶贫过程中,国际社会是怎么看的,我们中国又是对这些主体如何进行传播的;第二个是扶贫的模式,以开发式扶贫为主,救助式扶贫、保障式扶贫为辅的针对化扶贫的模式本身也传递了我们的理念,我们理念的传播和故事是如何对它进行叙事的;第三个是扶贫的方法;第四个是扶贫的目标。这四个层面都可以在扶贫国际传播的研究中综合进去。此外,吴瑛认为扶贫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借这一平台讲好中国的经济增长、扶贫和国内政治、发展援助、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故事。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资深专家朱庆珍从自身多年的对外工作经历出发,围绕“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了主旨发言,为大家呈现了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的起步、成长、发展、壮大的经历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对外宣传中是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和讲好中国故事的。
在“中国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交流环节,37000cm威尼斯杜玉华教授肯定精准扶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困难和挑战。她认为,当前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流动性、共同体和持续性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对此可以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结合,双重满意度考核制度、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等进行相应的应对和超越。37000cm威尼斯党委副书记崔海英是这次到青海参加扶贫考察研究生社会实践团的带队老师,她围绕“贫困地区脱贫现状——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为例”,主要以唐古拉山镇和郭勒木德镇两个镇不同的脱贫故事切入主题,从实践层面详细介绍了格尔木市的市情以及格尔木市的脱贫现状。黄亚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扶贫思想,有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既有现实人文关怀,也具有独特的国际视野。形成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方略;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为重点的精准扶贫的方法和路径。樊建政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攻坚的成就与新挑战——以Y县为例”,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东西,包括经济、收入等,实际上贫困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的贫困,在思考贫困、研究贫困的时候要以系统性思维去把握它。
在“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传播”讨论环节,吴原元以“国际学界视阈中的中国扶贫及其启示——基于亚洲学会年会的考察”为主题,从1995到2019年亚洲年会议程,包括所有的中国研究的题目和摘要材料出发,认为扶贫的国际传播,不仅要讲好中国的扶贫故事,还需要更好地梳理中国的扶贫智慧,尤其是用我们的智慧去回应欧美等发达国家所提出来的关于中国扶贫的一些质疑问题。孙义文以“‘中国扶贫’研究外文最新成果分析——基于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的统计研究” 切入主题,认为中国扶贫的国际关注度特别高,发表量、引用量可观,涉及学科范围特别广。但同时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数量基础上的深度;第二是我们的研究形式、交流形式太少了,学术论文特别多,书评、会议等其它方面学术层面对于中国扶贫主题的关注特别少;第三是数据背后的具体性,每个数据都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都是那些鲜活的生命,数据背后这些人到底真正脱贫了没有是数据背后具体性要探讨的问题。通过文献考察发现,在应对西方关于中国扶贫的偏见和质疑方面我们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特别是在我们的学术论文里要讲好中国扶贫的故事。刘朝帅以“做好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经验国际传播的对策与问题”为主题,认为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传播主体多样化的策略、第二是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策略、第三是传播内容以文化为重点的策略、第四是受众与传播主体平等交往的策略、第五是以“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抓手的策略 。陈君围绕“新时代中国扶贫理论的世界意义” 这一主题,认为中国扶贫理论在全球贫困治理过程中、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在实现世界人民梦想的过程中、在构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过程中、在全球对外援助中等六个方面展示了世界意义。杨丽萍在发言中认为,在“扶贫理论的国际传播”方面,无论是金融扶贫理论还是精准扶贫政策在去意识形态化的情况下,都具有一个较高的普适性,因而在向世界输出中国智慧的过程中虽有挑战但也确有切实可行性。
随后,37000cm威尼斯参加青海扶贫考察研究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进行了自由讨论,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当地扶贫取得的切实成效,又畅谈了对于精准扶贫开展过程中遭遇问题的思考。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乔丽娟同学认为中国扶贫的国际形象应该是不断建构的,不能只止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成就的这些报道宣传,并且希望以跨文化的思维宣传中国的扶贫形象。
最后,龚咏梅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国际传播,关于扶贫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国际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同学们应该做更进一步的精准研究和调研,进而以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国声音讲出去、讲得响、让别人听得进。
37000cm威尼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于2015年10月,致力于开展如何对外有效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展开多次学术研讨会,本次工作坊聚焦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国际传播,今后中心将继续加大对包括此问题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