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站点

韩震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讲学

发布者:张田力发布时间:2019-04-30浏览次数:579

201942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兼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韩震教授在我校法商北楼225会议室作了主题为“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与建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37000cm威尼斯常务副院长王建新主持,37000cm威尼斯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韩震教授以十九大报告为切入点,他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有五句话八次提到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一直处于严峻的局面,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复杂。既然面临新问题,所以就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韩震教授指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关于人心向背,关于民族未来。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意识形态最根本的就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一直存在着某些隐忧,一方面表现为外部的消解与挤压,另一方面表现为内部的分化与自信心不足。韩震教授以“塔西佗陷阱”、“托克维尔悖论”、“齐泽克悖论”来说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由于文化方式导致的路径、方式不合适,我们讲的越多似乎就越起反作用。尤其在网络时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化,网络已成为思想意识聚散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网络颠覆着同一性和权威。而对意识形态领域管控的放松却带来了对管控的敌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有旁落的危险,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一种平和的文化理性,自主且开放、自信且包容。

意识形态安全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自信心的动摇,韩震教授分别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以及外部原因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公共领域的形成造成了公民自主意识的提高,同时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失范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而在价值观建设方面,缺乏一定的制高点和自信心。

面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困境,韩震教授认为,首先应重建自信心,以整个民族理性平和的文化自信化解“齐泽克悖论”。其次,应积极主动地应对舆情,快速真实地向社会传达事实真相,带着情感的温度去解释理论,从而化解“塔西佗陷阱”,最后用历史性的进步超越“托克维尔悖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视为意识形态,而是要将其视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就新媒体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与韩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韩教授也耐心细致地对同学们的疑惑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